所谓权谋:大明王朝1566

“侯非侯,王非王,千乘万骑归邙山!狡兔死,良弓藏;我之后,君复伤!一曲《广陵散》,再奏待芸娘。”

这部剧每看一次,都会发掘出新的东西,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看透这部剧。因为《大明王朝1566》不同于多数肥皂剧,它是一部立体多位面的作品,并不是单单宏大叙事的将真实世界无限简化,可谓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

大多数人只能看懂简化出来的世界。 因为人们喜欢追求答案,而真实的世界是没有答案的,只有徘徊。


所谓权谋

大多数人都是冲着“第一权谋剧”的名头看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,我也是。豆瓣上给出的大多数好评也是都是站在权谋的角度,《大明王朝1566》在权谋方面的演绎确实达到了新的高度,比很多意淫式权谋剧靠谱不少。

豆瓣权谋评价

但是,如果仅仅是抱着阴谋、权谋的角度去看,是看不透这部剧的。

当用阴谋的角度去看这些事儿的时候,最多只能看到郑必昌、何茂才、严世蕃这一层,海瑞、嘉靖、内阁这些人的行为逻辑是看不懂的,因为高度不够。阴谋这一层,不过算计而已。在风谲云诡的环境下,尤其头上有着同一片云,算计是最愚钝的选择,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。

当用权谋的角度去看这些事儿的时候,最多只能看到严嵩、徐阶、吕芳这一层,海瑞、嘉靖的行为逻辑依然是看不懂的。权谋这一层,我用原著小说里的一段对话来阐述,这段对话也是解开严嵩、徐阶、吕芳这三位权力代表行为的钥匙——

吕芳说道:“一句是文官们说的,‘做官要三思’!什么叫‘三思’?‘三思’就是‘思危、思退、思变’!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,这就叫‘思危’;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‘思退’;退了下来就有机会,再慢慢看,慢慢想,自己以前哪儿错了,往后该怎么做,这就叫‘思变’!”

冯保声调发着颤音:“干爹教导得对……可叫儿子到裕王府去当差,那还不是把儿子往绝路上送吗?”

吕芳正颜说道:“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——‘置之死地而后生’!你打死了周云逸,不只是裕王,还有很多人都恨你,这不错。可你要怎样让他们明白周云逸不是你打死的。留在宫中你就没有这个机会。看我大明的气数,这皇位迟早会是裕王的,到了那一天,你才真是个死呢!听我的,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,你要夹着尾巴,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。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,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。”

至于嘉靖和海瑞这一层,就得分开聊聊。

嘉靖与海瑞

先说嘉靖。

“云在青天水在瓶”,这就是嘉靖执政的基本逻辑,而这个基本逻辑的根本目的是——在保证大明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去骄奢淫逸。嘉靖的手段和本事确实厉害,从来不把话说明白,臣把钱搞来了,那是皇帝领导有方。臣搞不来,就是臣没领会圣意。百姓听话了,那是圣恩感化。百姓不听话,那一定是有臣作梗。

按照这个逻辑,也就能理解嘉靖口中的“云在青天水在瓶”,能为我所用达到目的就是好官。

嘉靖眼中的臣

例如开局的那场会议,嘉靖并没有追究财务问题,因为他最担心的不是严党有没有贪污,也不是国库亏空了,而是骂自己的周云逸是否有后台——因为只有周云逸是阻碍自己搞钱的人。所以皇帝不会单纯的讨厌贪官,他只会讨厌阻碍自己搞钱的官。皇帝也不会单纯的喜欢清官,他只会喜欢能帮自己把钱从贪官豪强嘴里抢回来的清官

但往往是清官不会搞钱,贪官又容易把大明朝搞崩,嘉靖要做的就是把持好两者的用法。

剧中的大明朝有三派权力——严嵩派、裕王派、太监派。严嵩害民,裕王党斗,太监谋私。嘉靖在这三派中间总是当作一个调和的角色,严嵩帮自己搞钱,所以护着严嵩;裕王是自己儿子,裕王手下的人得留着辅佐裕王,所以也得护着;至于太监,更不能搞,因为太监们的主子只有皇帝自己。

纵观中国历史,哪朝哪代都是如此,国库亏空的时候纵容贪官从百姓手里捞钱。眼瞅着百姓忍无可忍的时候,圣恩降临惩罚贪官,给百姓一个交代,抄家的钱财充入国库,国家机器便可继续运转了。嘉靖要纵欲就要敛财,要敛财就要搜刮民脂民膏,逼着老百姓卖儿卖女,这种事有良心的人不会干,所以就要找那些底线低,人品差,但是办事能力高的人,嘉靖最终选定了严嵩。

接下来聊聊海瑞。

海瑞

我最初看《大明王朝1566》时,是很讨厌这个角色的——觉得海瑞不懂大局,“怎么就死咬着所谓的正义不放呢?这个世界是灰色的,如此固执那一抹白,还敢在上疏骂皇上!这不是蠢得玩命么?”正如李贽评说海瑞的“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”,或如舒化所说“迂腐滞缓,不通晓施政”,或如戴凤翔说的“沽名乱政”。

可是当我关掉电视剧,瞅一眼要还的房贷,瞅一眼银行卡里的余额,我不禁自问:“必须卖命努力才能过上踏实日子么?或者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么?”看看当下,普通人卖命也不见得能过上好日子。如此看来,便念起了海瑞的好,因为我不是工作在太和殿、生活在乾清宫的人,我是生活在茅草屋的人,是淳安的灾民,当万钧雷霆劈到了我的茅草屋,能为我遮风挡雨的是海瑞,不是玩转帝王权术的嘉靖

剧中的海瑞,任何派别都不是,他只奉行一个标准,那就是《大明律》。他卡停了大明朝这台巨大的机器,因为如果继续运行,就要继续吃人。但如果不运行,那大家都无法生存。海瑞凭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大明朝吃人机器,但自己又是这个机器里的一部分。这就是这部剧最妙的地方,就是如此真实,皇帝是坏人,但却能维持运行;清官是好人,但却在破坏运行。所以到底谁是好人,谁是坏人呢?当整个机器有罪时,没有必要去讨论局部零件的善恶好坏。海瑞只有一个,他救不了全天下的百姓,他改变不了吃人机器的运营。

关于政策与民生的问题,可能有人会说,没有一件政策能满足所有人,总有人要牺牲。既然总有人要牺牲,那为啥每次牺牲的都是底层农民?就不能牺牲一点豪强权贵的利益吗?我们会发现,自古以来,只有开国皇帝是真心为民的,当朝之后的皇帝几乎都是嘴上喊着怀念太祖,却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。

当面对这样的朝局时,海瑞是如何做的?“嘉靖者,家家皆净也。”——嘉靖四十五年,海瑞送走家人,准备好棺材,给嘉靖帝上了一道疏,这就是著名的《治安疏》。海瑞这是死谏,目的也是为了代圣人言,嘉靖帝对此谏是认可的,因此嘉靖帝并不想杀他。而嘉靖帝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帝王:“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,但朕不是商纣王。”他没杀海瑞,在海瑞看来,就等于是承认了自己是昏君。

故事

这部剧其实就一个核心,这个核心是大明朝的财政危机。

之所以会国库空虚,正是因为朝廷和皇帝开支无度,官员贪腐,但凡量入为出,能通过正当手段,正当税收填补国库空虚,也就不存在没钱了。所以,国库空虚的实质是正常的税收,正常的财政供应不上朝廷和皇室的开支。这时候,又不能压缩皇室和朝廷的开支,不能士绅宗室缴税纳粮。清官难为无米之炊,只能放出贪官去盘剥百姓。

严党就喊了个“改稻为桑”的口号,号称利国利民能搞来钱。这里的“改稻为桑”只是皇帝和贪官双方默契的一个幌子,这根本解决不了财务问题,本身并无意义。但有了利国利民,奉旨行事的口号,严党就有了理由在江南搞钱。“改稻为桑”不一定能赚钱,但兼并土地,盘剥百姓一定能搞钱。

这时候又出来一个重要人物,作为地方官的胡宗宪,地方官和严党的目的不同。严党奉旨搞钱,兼并土地,不惜制造水灾,引发民变,只要能搞到钱让嘉靖满意,死再多人也无所谓。但地方官有治理的责任,民变出事地方官是要背锅的,满门抄斩的。他为了求生,就得想尽一切办法维稳,保证锅不落在自己身上。

嘉靖的私心,扶植了权倾朝野的贪官严嵩,而严嵩的私心,又养大了在各地盘剥百姓的严党,各地士绅的私心,发灾难财,让大明民不聊生,走向无药可救。在这争权夺利中,杀出一个海瑞,阻碍着大明朝吃人机器的继续运行,谁侵犯百姓利益就拿着国法怼谁,怼到最后发现,罪魁祸首是嘉靖皇帝。

怀念

海公千古

教员千古!海公千古!

解读

最近在读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原著小说,这篇小说可谓故事与文学功底深厚,打算以章节为单位写写解析,争取周更吧。